清明稞,一种由天然植物与糯米粉混合在一起的糕点。
江浙一带也有类似的点心叫做青团,跟清明稞相比青团的知名度要更高一些。
青团的传统做法就是将清明节前后才会有的艾草捣碎成汁,然后将艾草汁与糯米粉混合在一起,在里面包上红豆沙,红豆沙一定要自己家煮的,咬开之后不仅能看到红豆泥还能看到完整的红豆粒,这样的豆沙才能保持红豆的天然豆香味。
好的红豆沙也是食物的灵魂。
青团算是季节限定食物,只有在清明节前后才能品尝到,因为青团最初起到的也就是祭祀的作用,据说这种传统点心的流传与太平天国的将领李秀成有关。
人们喜欢将美食都赋予上不同的故事,仿佛这样才能激发最美妙的滋味。
孔九将新鲜采摘下来的艾草浸泡干净,然后放到容器里将艾草捣碎,绿色的艾草汁便一点一点地流出来,翠绿色的艾草也因为击打而变成墨绿色,生机盎然的叶子开始不完整变得软趴趴。
孔九除了在住红豆沙之外,她还在水中浸泡了笋干和虾子。
青团吃的就是鲜,鲜的不仅仅是外皮有糯米混合着艾草的清香,更是馅料里的鲜美。
笋干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才能恢复到刚采摘时的爽口,但是沥干过水分被保鲜的笋干与刚刚采摘下来的嫩笋在口感上又有着差别,少了一些脆嫩多了一些嚼劲。
很多人都知道老笋干适合煲汤,有名的就是笋干老鸭汤,用广东人的话来说这就是一道靓汤,因为笋干的鲜美加上鸭肉的嫩滑再用砂锅经过长时间的熬煮,汤的滋味无比的鲜。
笋干在食物中一直都是出彩的存在。
青团有咸有甜,随着人们对于美食的需求,传统糕点也得到了改革和创新,尤其是蛋黄青团和肉松青团最为受欢迎。
但孔九还是喜欢最传统的豆沙青团。
自己煮的红豆沙香甜软糯不会那么腻,刚做好的青团像一个圆滚滚的绿胖子,一口咬下去是甜甜的豆沙与糯米的混合口感软糯无比,稍加品尝便能回味出艾草的清香,豆沙的微甜中和了艾草本身带有的微苦和微涩,让艾草在唇齿间留香。
中国人用植物做成糕点已经不是第一回了,独特的做法也让中华传统糕点在美食界独树一帜。
孔九在准备青团的过程中想到了另一种与青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糕点。
翠玉豆糕。
一个翠字点名了它的颜色,用白豌豆液与油菜汁混合在加入糯米粉,然后用最原始的烹饪方法上炉蒸。
翠玉豆糕并没有因为没有馅料味道就大打折扣,反而因为只有豌豆液与油菜汁让糕点变得清香扑鼻,带着自然的味道。
孔九想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因为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发明了那么多美味的糕点,甚至知道哪种糕点有馅料会中和苦味,哪种糕点不用馅料就有最好的滋味。
食物本身就是如此神奇。
孔九也不是今天突发奇想想做青团,原本做青团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艾草就是只有清明节前后才有的。
无论是太湖三白还是豆沙青团,March酒店地处江南也要推出时令菜肴以吸引食客,孔九自己也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她觉得传统糕点都很有怀旧感。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