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渡一战,爆发在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的十一月十八日。对阵的双方分别是正在渡河的由曹仁和乐进统领的一万一千多曹军步兵,以及由关羽率领的三营骑兵,算上掉队休息等因素,实际可以参与作战的骑兵大概有一千八百名。
可以说在数量上,曹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且他们还在风陵渡修筑了简易的工事,掩护己方主力部队在渡口渡河。
不过,这冰封的黄河渡河十分不易,渡口拉得比其他时候要宽得多,所以大多数渡口并没有在渡河营垒的掩护之下,也就给关羽进攻留下了空隙。
但是,这个空隙也不会存在很久。曹军已经撤了一半,那剩下的一半大概只要几天时间就可以全部撤出。
如此一来,曹仁经过反复思量,决定不给关羽所部偷袭的机会,集中起全军先击退星夜前来的关羽所部。为他们的大军争取到撤退的时间,以保证全军的损失最小化。
甚至,曹仁还将华雄和张辽招了回来,让他们配合己方大军迎接关羽所部的挑战。
为了让关羽接战,曹仁派了一个半月形的军阵,在平原上直奔关羽军营所在而来。就要拔掉关羽刚刚设下,距离风陵渡十里之外的大营而来。
他前锋是乐进率领的三千人,左翼是华雄率领的三千人,右翼是张辽率领的三千人,中军则是曹仁亲自率领的五千人。
他们目标就是拆掉关羽的军营,迫使关羽退却。
毫无疑问,关羽要么与曹军接战,要么就只能放弃营垒。骑兵在临时营垒里和步军硬拼那显然不可取。
如此一来,不管是关羽迎战还是退却,都意味着关羽军将会在几日内威胁曹军渡河的能力,让曹仁顺利带着大军渡河。
而在兵力远逊于敌方的条件下,关羽丝毫没有任何慌乱。实际上他自己也很清楚,这一战就是他能不能阻止曹仁撤走的关键一战。
尽管曹军是精锐尽出,关羽又怎么可能会拒绝一战呢?
在关羽的角度上,对方都是步军,只要一战。哪怕是败了,他也能迅速撤退离开。而如果不战,任由曹军烧毁他的营垒,那结果和战败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关羽必须要一战,只是这一战也不能太过鲁莽,双方人数上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在曹仁选择了一个颇为保守的却月阵的阵势情况下,关羽自然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要知道,关羽的军营,那是完全修筑在一片平坦坚固的旷野上的,为的就是随时发现异常,同时利于骑兵发挥出他们最强大的冲击力。
随着太阳接近正午,曹仁所部的大军进入到了关羽扎营的平原上,关羽便率领着骑兵部队从营中鱼贯而出。
这一战,关羽既要发挥骑兵的冲击力,也要充分利用自己修建好的营垒的防御力。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