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杀鸡儆猴,粮食生产(1/2)
既然朱慈烺决心要“杀鸡儆猴”。
那就必须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方能起到最大的震慑效果。
于是他一声令下,东厂和锦衣卫的人迅速行动起来。
围绕此事展开了一场细致入微的全面调查。
其实这种事情太多了。
随便一查都能够查出来一大堆。
只要从中筛选出最典型的案例就行。
而锦衣卫的执行力相当不错。
没过多久就有两个极具典型性的案例便浮出水面。
朱慈烺命人快速处理案件。
并在天武六年的四月底,朝廷将这两个案例公之于众。
还将典型案件发放到所有学堂,让所有师生都要认真学习。
大明综合学府的学子们,更是为之写了不少评论文章……
两个典型案件的其中一个,发生在遥远的云南地区,另一个则出现在中原腹地的河南。
两地相隔了千山万水。
令人惊讶的是,这两个案例却如出一辙,简直像是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在这两个地方,均是当地一些小有势力之人,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们刻意与当地学校的夫子套近乎,频繁地进行小额贿赂,试图拉拢腐蚀这些教育工作者。
而他们的目的竟是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针对某些特定学生。
那些禁不住诱惑、收受了贿赂,还经常被请去喝酒吃肉的老师,完全丧失了作为教育者的职业道德。
在课堂上,他们频繁地叫那些特定学生回答问题,一旦学生回答不出来,便是一通恶语辱骂。
不仅如此,还常常罚这些学生长时间站着,或是罚他们打扫卫生等等。
他们巧妙地利用看似合理的规则,对这些无辜的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打压。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