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也先帝国(1/2)
“万户”这一职位在也先帝国所代表的,已经是绝对的帝国高层贵族了,在也先帝国,“万户”的最低标准,就是手底下拥有一万甲士组成的军队。
早在也先帝国成立之前,草原上的部落在军队层面,就已经有了详细的划分,而这其中,真正称得上“甲士”的,已经是草原部落军队中绝对的中坚力量了。
在草原上,所谓的“全民皆兵”已经是遥远的“青铜时代”时候的事了,那个时候个体差距不大,吃着肉食,在马背上长大的草原人,的的确确算得上“全民皆兵”,无论男女,只要骑上马儿皆能够砍杀与射箭……
然而,随着“武道时代”的降临,占据大量资料的中原人军队质量,远超以往,这个时候如果草原人再认为自己的“全民皆兵”的话,估计会被打得很惨。
于是,为了能够与中原人继续形成对峙,草原部落也只能集中资源,培养真正踏入武道的人,作为能够与中原王朝和帝国作战的一线部队,而这一批人必须全部都是脱产的武者组成的“战兵”。
所以,草原各大部落开始学习中原,把军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其中大致包括,锐士、战兵、甲士、卫兵、辅兵,以及已经算不上是“兵”的民夫……
因为草原与中原资源比例和资源内容不同的缘故,虽然的称呼上与中原几乎一致,但是实际上还是存在细微差别的,当然,这种差别只是体现在个体修为上。
所谓“锐士”,无论是中原国家还是草原部落,都是指修为达到锻体巅峰,也就是达到自生气血的气血期武者,并且,能够被称之为“军中精锐”的锐士,除了武道修为之外,在其他军事技能方面,也绝对不远落后于战兵的。
而“战兵”这一层,草原和中原就各有区别了,一样的方面就是,作为“战兵”,肯定得是全面脱产,佩戴全身护具,且精通多种军属技能的士兵,此外,训练强度达到一日一练、三日一顿肉食、新兵训练半年以上等等条件的,才算是真正的战兵……
而不一样的标准就是,草原上对“战兵”武道修为要求是,至少达到锻骨期。而中原的要求仅仅只是内壮期,同样存在区别的还有“甲士”和“卫兵”。
草原上有资格披甲的兵丁,至少也得是有易经期的武道修为,而中原军队中,只需要炼皮期的战场老兵,就有资格披甲成为一名“甲士”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资源的差距和人口的差距,在“甲士”这一级别的数量上,中原军队是远多于草原军队的,但是在个体战斗力上,中原军队却略有不如,哪怕中原甲士的铠甲质量往往会更好。
毕竟,战斗力比对的不仅仅是那些客观条件,还有士气、打法等等各方面的主观因素,最起码从战斗意志和舍命程度上讲,草原兵是胜于中原兵的……
没办法,草原的恶劣环境对于他们这些草原平民的磨炼,的确是立竿见影的,同样为平民的情况下,生活的中原帝国,最起码不用每天应对生存的威胁。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