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不管前世今生都很感激赵国华,而看到王伟民如今的成绩,赵国华夫妇也很欣慰。
尤其是听说王伟民还在巨峰同志跟前作过报告,连赵忆东都羡慕不已。
晚上王伟民没有住在赵国华家,而是回到招待所,开始准备明天到峨影厂的一些东西。
赵国华为王伟民联系到了峨影厂的一位制片主任,此人名叫任蜀川,是地道的临原人,具体的关系来源,是赵国华小学班主任的儿子。
为了介绍王伟民和任蜀川认识,赵国华专门请了一天假,一行四人来到了峨影厂。
任蜀川三十出头,一见王伟民本来想拉近关系叫任哥的,可对方又管赵国华叫师哥,于是王伟民只能称呼对方任主任。
“太见外了,咱们就各论各的,你还是叫我任哥,我就叫你王老弟吧。”任蜀川也是一个擅长交际的人,虽然是王伟民来找门路办事,但对方并没有摆架子。
这称呼一改关系就拉近不少,很快就话入正题,王伟民开始说明来意。
任蜀川听的很认真,一直没有打断王伟民说话,等到王伟民说完后,他才问了几个专业的问题。
王伟民有备而来,在回答了几个问题后,直接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个文件袋。
“我已经提前准备了一个构思,基本上都写在里面,请任哥给把把关。”
任蜀川接过袋子当场就拿出里面的稿子读了起来,这稿子内容不少,足足有十几页,这一看就是近二十分钟。
“你这稍微改改就是现成的剧本了,王老弟这文笔和构思不得了啊!”看完后任蜀川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这确实是王伟民半个月的成果,关于这个时长在三十分钟左右的宣传片,他是认真构思了的。
宣传片分前后两部分,前部是单人视角,以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为主线,视角放在张骞身上,他不断向西走,宣传片里出现河西走廊的文化地标,而后以电影快镜头方式表现张骞被困十余年,再次返回长安,一路上河西走廊的文化地标不曾有丝毫变化。
这里主要运用反差对比的表现手法,青年的张骞意气风发出塞,那些石窟古建筑是一个样,老年张骞垂垂迟暮,河西走廊上的文化地标还是一个样。
文化地标作为主背景,而张骞作为故事背景,这里也会突出张骞的个人英雄形象,因为这部宣传片主要对象是外国人,尤其是欧美人,特别是美国人他们尤其崇拜个人英雄主义。
宣传片的后部就稍微复杂一点,时间背景放在了安史之乱前,故事是敦煌城破,一位大唐公主自焚于府中。
这个大唐公主是半虚构的,历史上只是有位类似的郡主,因为这是给外国人看的,考虑到翻译的问题,就直接变成了公主。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