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林珂屋内,气氛平和。
小红和平儿对着账本,有时遇到问题便交谈几句,交流下意见。
晴雯对着被标注的满满的书本,很苦恼的学着字。五儿就在她旁边看着,等晴雯有疑问时,就帮她解答一下。
自从林珂离开,她们初时还很不适应,总觉得屋子里少了主心骨。不过现在已经适应许多了,都做着自己的事。
不过有个人不同。
“宝姑娘的想法和林姑娘的很不同呢!之前我向林姑娘学诗,她说要我先去看王右丞、老杜、李青莲的诗,等有了底子,再去读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那些人的,一年过来也就不愁不是诗翁了。我之前说喜欢陆放翁的诗时,林姑娘还说我不可以学这样浅近的诗。
“如今宝姑娘虽然也让我去学王、杜、李,但是之后却让我去读白乐天和陆放翁,又和林姑娘大大不同了,这又有什么说法呢?”
宝钗竟也在林珂屋里了,她自林珂走后,反而来得多了些。
听了香菱的话,宝钗也算知道了为甚么总感觉黛玉和自己有些不对付了,原来两人的心性便是截然不同的,又如何能那样容易的相处融洽呢。
想了想,宝钗笑道:“学诗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不断进步的。你向林妹妹学诗时,正是初次学习,所以最重要的便是有了灵气,这便是作诗的关键了。所以林妹妹才让你之后去看陶潜、阮籍,他们的诗多是出自自然,质本天成,最具灵气,极适合你初学了。
“若是初学便着重于工整,便如贾瘦岛、孟东野,只做文字推敲,反而失了韵秀,虽也能有诗作传世,到底比不得李、杜了。”
“而现在你既已有了这丝灵气,更需要的就是‘有所吟’了。所以我让你去读白乐天和陆放翁,他两个的诗作都极重实际,洗尽铅华、反璞归真了。尤其是陆放翁,他那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极喜欢呢。”
香菱听得很认真,听完又笑道:“宝姑娘与爷很像呢。爷也说过他最喜欢陆放翁了。”
宝钗听了欣喜,她之前就觉得林珂与自己颇有相似,都是极重实际的人。
这是却听后面一人声音传来:“他喜欢自是喜欢,只是却不像宝姐姐这样能作诗的了。”
香菱看过去,笑着起身道:“林姑娘来了!”
黛玉走过来坐到床榻上,她其实在外面听了有一会儿了,本来听到香菱说宝钗和自己的说法不同时,她还想听听宝钗这样心里藏奸的会不会说出甚么好话来。
谁知宝钗竟认可了自己的话,而且后面说的自己也会赞同,这可真是......
没等她弄明白宝钗到底是怎样的人,却听见香菱那笨丫头说甚么宝钗和哥哥很像。
哼,哪里像了?宝姐姐诗才与自己不相上下。哥哥就不说了,只会吟甚么“一片两片三四片”,简直笑死个人!
宝钗笑道:“林妹妹也来了?”
黛玉看了看她,也不知宝钗怎么回事,这些日子见天儿来林珂屋里坐坐,也没甚么要事,就只是和人说话。
现在不止香菱和小红,连晴雯与五儿都叛变了,成了她那边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