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长安的那一天,我见到了天子的眼泪。”
天宝十四载冬,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乱爆发。
半年后安禄山带领着十几万铁骑攻破了拱卫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潼关。
天幕出现时唐玄宗早就带着自己最宠爱的妃子和皇子公主还有大臣们摸着黑逃出了长安城。
逃出了这座曾经流光溢彩的都城。
看到天幕上的内容以及听到颜真卿的名字后唐玄宗这才想起他之前收到过的一张纸条。
上面写着:平原郡太守颜真卿誓死捍卫大唐。
这一刻唐玄宗似乎是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后悔自己所做下的决定。
大臣们似乎也都明白,盛唐要过去了。
天子出逃,这是多么一件悲哀和令后世之人耻笑的事情,直到这时72岁的李隆基才幡然醒悟,当着众大臣的面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哽咽着。
在场人的目光也在这时由天幕转到了眼前老迈昏厥的帝王身上。
他们跪倒一片在心里不自禁的想着天子现在哭,究竟是为何呢?
是哭自己亲生把大唐带入辉煌的开元盛世,转眼又让它跌进安史之乱的血污之中。
哭颜杲卿和颜季明的宁死不屈,还是当年留守在洛阳与它同生共死的李憕。
或者是在哭端正在御史府等待死亡到来的卢亦。
还是在哭被将士们处死的宰相杨国忠,被强迫自尽的杨玉环。
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此刻的唐玄宗没有哭任何人,而是在哭自己。
他在回想着自己的一生,回想着那作为古代帝王至高荣誉的泰山封禅,始终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落得个如此下场。
想着自己愧对颜家,愧对天下的黎民百姓。
大唐,还是百姓眼中的大唐吗?
陈玄礼似乎也是有些累了,看着天幕上后世之人对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评价摇了摇头叹息道。
“后世之人又是如何评价于我呢?”
而李白,同样没有躲过安史之乱。
看到天幕上介绍的颜真卿以及他写下的《祭侄文稿》时眼中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谁又能想到当年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人,后来却写下了“大鹏飞息震八裔,中天摧息力不济”的绝笔诗离世。
而杜甫同样也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李白见证了帝国的繁盛。
杜甫见证了帝国的衰落。
刚刚因为陈桥兵变夺取了帝位的赵匡胤听到天幕上传来声音的那一刻脑海中立刻就想到了唐朝的安史之乱。
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唐玄宗哪里都好啊,就是活的太久了。要是他能早死二十年也配的上一句千古一帝。”
“贼臣不死,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嬴政站在殿前一遍遍的重复着这句话。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