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2)
副省长杨鹏正在办公室翻看文件,接到党校同学任月芬的红机电
话时,已经晚上十二点多了。
总理要来省里考察,考察的内容是他分管的范围,这是他任副省长以来的第一次。
省长、书记分别连夜把他叫过去,嘱咐的话题和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全力以赴,认真对待,确保万无一失。这也是第一次。
万无一失,而且要确保!足见事关重大和两位领导重视的程度。
能源大省,因为是最年轻又是刚当选不久的副省长,省政府压力最大、责任最重的工作,都压在了他的肩上。当然,不论是省政府还是市政府,这也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新上任的副职,分管的范围一般都是最难管理、问题最多、责任最大的领域和部门。年纪轻,又是新官上任,不考验你考验谁?什么是历练,什么是磨炼,什么是器重,什么是委以重任,这就是。
分管教育,这是杨鹏没有料到的。
杨鹏是个纯粹的理工男,让他分管教育,主要是原来分管教育的副省长视网膜脱落,两次手术后,医院要求他必须停止用眼,否则就有完全失明的可能。而分管教育和科技的副省长,每天翻阅的资料、媒体、讯息和文件,确实是最多的。省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还不到换届时间,中途也不能因此就免了那位分管的副省长。这位副省长又确实是个拼命三郎,干什么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其实省长也是舍不得,加上不久就要换届,于是就暂时减免了他的几项分管工作,把他分管的教育和科技,压在了年轻的副省长杨鹏身上。
杨鹏也没有办法拒绝,因为省长说了,你要是实在不想管,那就我来管吧,你协助我就行。其实副省长分管的都是协助省长的工作,所谓的分管就是协助,协助也就是分管,没什么区别。杨鹏想了想,只好答应。杨鹏以前就是省政府的副秘书长,再后来被任命为工信厅厅长、发改委主任,一直都是省长手下的兵。老领导的话,说一不二,不听不行。
杨鹏分管教育两个月不到,时间这么短,说实话,对教育方面的工作也才刚刚开始了解,没想到总理马上要来,而且考察的项目里面,中小学教育竟然是个重点。
他又不能给总理解释,我刚刚分管教育,很多都不了解。不了解你
当什么副省长?还分管什么教育?你能说这是省长硬分给我的,纯粹是赶鸭子上架?
政府的工作大原则就是分工不分家。政府班子里的任何一员,都没有理由说我不了解是因为我不分管,或者因为我不分管所以不了解。
失职渎职,这一点也包括在里面。
有些人说你们政府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实在管得太宽了。整天说什么市场化,小政府,全是假话,天底下的事还有没有你们政府不想管的?
其实这还真是冤枉了这些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
在中国,不论任何地方、任何领域、任何范围、任何业务、任何工作,包括老百姓的吃喝拉撒、柴米油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只要出了事,第一个问责的就是政府。如果出了什么大的事件、大的问题、大的灾情、大的伤亡,第一个被处理的就是政府官员,就是分管领导。不管是什么问题,先把你分管领导免了再说。如果确实有失职渎职行为,降级、撤职,甚至判刑入狱,那也是免不了的。你是分管领导,在你管辖的范围出了这么大的事,不处理你处理谁?
这些七七八八、犄角旮旯的事情,只要列入你分管的范围,你就别想跑。你分管的工作,能说与你没有关系?在你分管的范围里那些大大小小的事,你以为你敢放手不问不管?
何况是总理要来,要考察教育,到了学校,谁也不知道总理会问出什么问题。总理一旦问起来,即使省长、书记在跟前,你也必须冲上前去回答。你分管的工作,不能让省长、书记替你回答。除非省长、书记主动去回答,主动去介绍。
其他都可以准备,唯有总理提问什么、想了解什么,谁都不知道,谁都不清楚。
杨鹏连夜给教育厅厅长张傅耀打了个电话,整整四十分钟。
张傅耀是位老厅长,自然清楚总理来省里考察的事情重大,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说:“杨省长你放心,我马上把厅里的分管副厅长叫过来,连夜给你整理一份材料。临锦市那里你也放心,那里的中小学教育没有问题,局长和分管的副市长都是一把好手,肯定给咱们省丢不
了人。”
厅长的电话刚放下,任月芬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红机。保密电话。而且是在深夜里。
杨鹏主管安全,最怕的就是半夜的电话。一般来说,半夜的电话,不是重大事故,就是紧急情况,所以电话铃声一响,他吓了一跳。
任月芬现在是国务院副秘书长,同时协助负责分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副总理的办公厅工作。
杨鹏在工信厅当厅长时,任月芬也刚刚在教育部被任命为政策法规司司长。像他们这样三十多岁的年龄,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一般来说,都是要在党校学习的,而且大都是长修班,半年到一年不等。
杨鹏和任月芬都是半年的长修班,而且在一个班。
在中央党校进修,是所有干部最为关注,又最为看重的一个学习机会。
党校的课程除了党课政治课,还有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军事、工业、农业、历史沿革、体制改革等方面的课程,来讲课的都是高级专家,甚至是各个部委主管的部长、副部长。还有各个门类的大课,专题讲座等学习机会。总而言之,党校学习一次,会对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生各个领域的现状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还有,党校学习的氛围其实更宽松更活跃,国家和社会哪里有进步,哪里还有差距,主要矛盾和问题是什么,大家相互之间还可以激烈讨论,甚至可以同老师辩论。
再者,党校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会非常亲密融洽,因为大家彼此都是政治资源,都是领导干部,都是未来的人脉关系,都是难以估量的国家栋梁。谁都前景无限,谁都不可小觑。个个马中赤兔,人人海中蛟龙,鹏程万里,一马平川。一二十年后,谁也不知道谁会走到哪一步。也可能这拨人中间会出现未来的中央委员、书记省长,甚至更高。
这样的际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大家都格外珍惜。
杨鹏与任月芬前后座,年龄又相仿,任月芬是班里的班长、临时支部书记。杨鹏是副班长,临时支部委员。经常在一起商量策划班里的
活动,两人的关系自然就更亲近一些。
任月芬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毕业于北师大,主攻教育学,熟悉四门外语,写得一手好文章,已经出版了七部著作,三十出头就被聘任为教授。而后被调至教育部工作,三年后便被任命为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很快又被提拔为司长。
任月芬长得十分漂亮,个子不高不低,身材不胖不瘦。尤其是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干部身份的矫厉和凌傲。逢人见面说话总是喜盈盈的一副笑脸,再加上南方女子特有的细腻和柔和,党校的女同学又少之又少,她自然也就成了大家都关注喜欢的对象。
有一次课余聊天,杨鹏打趣地对任月芬说:“如果早遇十年,我肯定会拼命追你。”任月芬笑笑:“你呀,我早看出来了,别看长得高高大大,一表人才,其实就是个假象。想入非非时,有心无胆,近在眼前时,又坐失良机,你这性情,再好的姑娘也会错过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