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1/2)
刘绍敏副市长和汪小颖局长离开办公室时,六点半刚过。
程靳昆市长略略整理了一下思绪,让秘书问问水利局的两个局长来了没有。
秘书说:“早来了,都在外面等着。”
没想到两个人都还没有下班,水利局离市政府就一墙之隔,不到十分钟就全到了。
换届之前,消息满天飞。市长亲自召唤,自然火速赶来,非常时期,一分钟也耽误不得。
水利局局长张亚明,五十出头,农家出身,不是本地人,正儿八经农田水利专业,全日制硕士,在职博士,曾在美国霍华德大学水利工程专业进修两年,即使在全省,也算是一个声望不错的水利专家。张亚明为人敦厚,性格内敛,平时话不多,别看学历很高,还曾赴美深造,但一口浓浓的方言,好像永远也改不了。看他的文章,真是博学多才,见识广博,但同他一接触,常常会大失所望。一般的外地人,能听懂他的话的人占不到两成。平时水利局开会,如果他讲话,都要给与会者提前预备好稿子,否则下面很快就会嗡嗡一片。因为听不明白,只好集体开小差。可能也因为如此,再加上做派务实,所以大家都觉得他不像个官,平时穿衣服也从不讲究,谁看他都像个老农民。干事也总是认死理,自己认定了的事,别的人怎么说也不行,即使是领导打了招呼也办不成。有人私下说了,这个人确实没水平,没气场,虽然一肚子学问,但不适合做领导。水利局下面的一些处室,也很少拿他的话当回事。水利局干部的提拔调整,他说好的,往往大家都不看好,领导也不会喜欢。时间久了,也就成就了副局长吴辰龙在水利局的威望和影响力。
吴辰龙和张亚明年龄相差不大,也是五十岁左右。吴辰龙是本地人,也算是干部出身。父亲最大的官职是副县长,但那个年月的干部,大都不会像今天这样快速升迁,一个岗位干十年八年甚至几十年,是常有的事情。能做到副县长,也不能算是小职务,所以吴辰龙从小基本上在城里长大,上初中时,因为插队,在村里多待了几年,始终没机会考上一个像样的大学,到了只上了一个普通中专。吴辰龙的第一学历是中专,这也成了他仕途上的一个大坎。一到了重要的关口,他这个第一中专学历就成了难以跨越的障碍。尽管吴辰龙后来也弄到了一些文凭,但都是进修学院、管理学院一类的,虽然也是硕士博士,但在人事部门,这样的学历还是常常被他的第一学历所排斥。不过文凭是文凭,本事是本事。吴辰龙同张亚明相比,给人的第一印象明显要强很多,言行举止虎虎有威,办事果断利落,人也长得精明强干,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除了工作上的事,不管什么人找来了,只要能办的事都会给你办妥,上下关系都搞得十分融洽,甚至连领导们的司机也处处夸他。以至于有很多人在私下里到处讲,领导好不好,不能只看文凭。别看吴辰龙啥像样的文凭都没有,但人家确实是个能真正干事,并且能干成事的领导。张亚明倒是文凭捏了一大把,还是个正经“海龟”,但怎么看他也是个徒有虚名干不了什么事的局长。
吴、张二人一前一后到了办公室,刚一落座,程靳昆市长就干脆利落地说道:“这么急着把你们叫来,主要是安全、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工作安排,这些工作都是我这个市长直接主管。今年的情况与往年不同,一是马上要换届,二是上面领导频频要下来,三是今年各方面的工作,咱们临锦都是重点中的重点。水利部门今年的工作尤其是重中之重,要是在这个节骨眼出了什么事,那你们好好想想会有什么局面和结果。不多说了,杨鹏副省长这几天在临锦考察,十分关注防汛工作和水利方面的安全问题,这你们知道吗?还有,明天的防汛紧急工作会,你们接到通知了吗?”
张亚明点点头:“接到了,下班之前接到的通知,我们正在准备。”吴辰龙等局长张亚明说完了,赶忙接过话茬说道:“市长,情况是
这样,我刚才打听了一下,今天上午任月芬副秘书长在五阳考察了几所学校以后,下午就直接回北京了。杨鹏副省长留了下来,下午到五阳县红旗水库和蒙山水库听了两个汇报,一个是临锦工学院梁宏玉教授的汇报,一个是蒙山水库管委会的汇报。在听蒙山管委会的汇报时,还听取了市水利局蒙山水库管理站的意见。在听了这两个汇报后,杨鹏副省长在雨润公司董事长的带领下,又去了五阳县铁矿的尾矿坝和一个集贸市场,还有一所学校的宿舍区。看后不久,省政府就下来了通知,明天在临锦市召开紧急防汛工作会议。”吴辰龙说得有条不紊,把事态发展所有的经过一下子就说得清清楚楚。
“是这样。”程靳昆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直接问吴辰龙,“在水库他们都汇报了些什么?”
“梁宏玉教授是一位气象和水利专家,她在这方面还是有权威性的,所以她的话可能对杨鹏副省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个我知道,你就直接说她都汇报了些什么?”程靳昆打断了吴辰龙的介绍,径直问道。
“梁教授对这次汛情的提前到来,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预判。她说这次即将到来的强降雨,有可能是历史上最强的一次。因此要求以临锦为中心的这个强降雨带,从现在开始,就立即进入全线紧急防汛状态。”吴辰龙字斟句酌地说道。
“历史上最强,有多强?”
“按梁教授的预测,有可能要超过 1959年和 1977年的那两次强降雨天气。”
“ 1959年什么概念? 1977年又是什么概念?”程靳昆问。
“我们正在找相关资料。”吴辰龙顿了一下说。
“ 1959年的强降雨,基本数字我记得一些。”这时候一旁的张亚明插话说道,“那年的强降雨发生在八月初,降雨时间集中在两天左右。临锦市区最高降雨量达到六百多毫米,附近的区县,有一个区域降雨量达到了七百毫米,是有史以来最高纪录。那一次洪灾造成十三座水库垮塌,几乎所有的季节河全部泛滥成灾,造成一千二百多万亩农田受灾,八十多个村庄被淹,失踪伤亡人数达到二千四百多人,受灾人口两
百多万,损失当时折算约合人民币十二个多亿。1977年最高降雨量七百六十九毫米,但时间只有十个小时左右,损失更大,死亡人数一千多,受伤人数三千多,损失近百亿。”
张亚明的地方普通话,对程靳昆倒是没有任何障碍,他听得一清二楚。等张亚明说完,程靳昆考虑了一下,又问:“这次强降雨水利部有通知吗?”
“有。”张亚明回答了一声。
“怎么通知的?”
“与梁教授的预判差不太多。”张亚明再次简明扼要地回答道。
“辰龙,你一会儿回去马上让人给我复印一份过来。这么大的事,怎么就没人给我报告。”程靳昆显然生气了。
“上星期和昨天都给你打报告了。肯定打了,是我让他们直接送给市长办的。”张亚明瞪大眼睛说道。
“送来了怎么我不知道!”程靳昆突然怒不可遏,“好了,不说这些了,还有什么?”
“市长你说什么?”张亚明看到市长发脾气,顿时慌张起来,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吴辰龙,你说吧,他们还给杨鹏汇报了些什么?”程靳昆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和缓下来。
“梁教授特别告诫说,由于汛情的紧急和严重,鉴于红旗水库和蒙山水库的情况,应该立即放水,为下一步泄洪做准备。”
“立即放水?”程靳昆一震。
“对,梁教授说得非常明确。按她的意思,今天或者明天就应该开始放水泄洪。”吴辰龙得到的消息看来非常准确。
“今天或明天?”程靳昆感觉像是听错了似的,“今天就开始放水泄洪?”
“对。她要求越快越好,要赶在汛期前边。”
“汛期的预计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几个报告都说是这个月下旬。”
“那就是说,距离这次汛期的到来,最少还有几天的时间?”程靳昆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